吉林省人均GDP与全国人均GDP平均水平相同,发展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吉林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全国基本同步。
有利因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经济优势
吉林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逐年增强,经济可以保持持续发展。GDP增长率在15年内,可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后劲强,可以通过投资和技术进步拉动经济增长。
吉林省的产业结构低,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但是,吉林省支柱产业的作用明显,五个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0%,而能源消耗却只占20%。
自1985年以来,吉林省在国家产业结构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地方产业结构的局部调整优化,充分发挥吉林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每次产业结构的局部调整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正逐步向可再生资源优势产业调整。2003年末,吉林省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吉林省提出了以建设生态省为目标的“十五”规划出台,并已经启动,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到地方发展战略中,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2)环境系统优势
吉林省各环境子系统及环境系统的综合支撑能力都呈现增长的趋势。
1、人口系统优势
吉林省人口少,人口数量不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吉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14年达到零,总人口增长率在2009年达到零,支持国家人口可持续发展目标。
2、资源系统优势
吉林省资源基础没有遭到破坏,尤其是可再生资源。吉林省土地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都十分丰富,为发展可再生资源型工业,如医药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只要适当地开发资源,不破坏资源的再生能力,就可以成为吉林省经济的增长点。
3、环境系统优势
吉林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在全国处于上等水平,环境支撑了经济发展,不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这是非常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说明吉林省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环境污染得到了控制。
4、科技系统优势
吉林省受教育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经济发展不断储备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5、社会系统优势
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一、吉林省区域发展对策
1、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政府应继续实施限制开采措施。如原煤、原油和金属矿藏。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和英国,都采取进口石油的政策。我们国家不是原油丰富的国家,曾经大量开采原油,一度原油出口。
吉林省原油油层深,开采成本高,并且我国原油是蜡状的,运输成本也很高。因此,应继续限制本地开采,采取进口原油政策。吉林省每年需要将近400万吨的原油调入,可以在扩大原油的调入量到500万吨,甚至更多。
2、对可再生资源的开采不要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吉林省是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引松工程缓解了城市供水问题,但耗费了巨额资金,水资源的短缺将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林省应加大水库库容建设,在雨量丰富年份多储水,以备干旱年使用。另外,开发节水农业,减少农业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
3、制定环保政策,严密环境治理收费办法,加强环境监管力度,限制污染行业发展,把不能清洁生产作为企业审批的一票否决的条件。
4、加强行业管理,限制各行业产品消费和销毁过程中的污染。美国新出台了一条规定,但还没有立法:要求电子行业尽量使用二氧化硅等材料代替生产芯片的贵重金属消耗,另外规定生产企业负责从消费者手中收回废弃的电子产品,以减少电子垃圾。
在美国,有专门的组织,回收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维修后,再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学生或第三世界国家。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相应的计算机等电子垃圾的回收政策,也没有相应的组织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如果电子垃圾回收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会直接影响资源的消耗和环境保护。
5、发展环保企业,对环保企业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的办法,保证环保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些小企业没有能力构建污水和其它废物处理设备,因此,不能实现达标排放。
吉林省目前新建的十个污水处理厂只有一家投入运行,根本不能满足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的日常处理。
而大企业的处理设备仅仅完成本企业的处理任务,不能达到满负荷工作,无疑是设备浪费。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大企业承担其他企业的污染治理任务,政府适当地给予补贴,以鼓励大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6、政府统一规划,减少重复建设,减少建筑垃圾和投资的浪费。建筑垃圾是土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城市建设每年都要拆除一些旧的建筑物,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
7、加强教育和科技投资,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论哪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因此,靠技术进步,使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本集约型和劳动集约型逐渐转变为技术集约型,经济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8、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技术进步转化成生产力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在美国,高新技术的转化基本上是靠风险投资机制实现的。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成风险投资环境,这是我国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滞后的主要原因。
9、继续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加入WTO以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与国际的人权政策有些不一致,因此,需要研究新的人口控制办法,减慢人口的增长速度,实现2030年全国的人口的零增长。另外,还要保证新生人口的质量,减少疾病和残疾人口的出生。
二、吉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吉林省经济处于工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发展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应继续招商引资,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
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把支柱产业从目前的不可再生的能源型资源消耗产业逐步转移到消耗可再生资源的产业上;逐步淘汰不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业;扩大环保行业、能源产出率高的行业的规模,保证经济实现持续发展。
在工业产业内部,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五个主导产业。
(一)关键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发展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同时控制该行业的污染和能源消耗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是不可持续产业,从长远看,该行业不应继续扩大生产,应减少投资。随着资源的减少,该行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要发生变化。
就目前的发展对策,应继续依靠技术实现全行业的清洁生产,研制再生资源和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石油原料的消耗,延长石油的使用年限,以给人类更多的时间寻找或研制其他替代资源。
2、扩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的产业规模,同时控制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还会发挥主导作用,应重点发展,重点控制。
应继续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降低单位产值能源消耗,减少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设计新型绿色环保型汽车,减少生产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食品加工业是吉林省的主导产业,具有原料优势,应重点发展。该行业生产过程产生有机固体废物,可以通过发展下游产业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3、控制化学纤维制造业原料、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采选业和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的能耗和污染,限制不可持续行业的发展。
化学纤维制造业原料供应的不可永远持续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的不可持续性,解决的办法是寻找新的原料。目前需要研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解决生产的环境污染问题。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产品多属于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主要是工业粉尘,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也很严重,城市的大规模的建设导致大量的建筑垃圾。因此,该行业的需要解决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问题。至于城市建设垃圾,须由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
煤炭采选业受资源储量制约,具有不可持续的特点。吉林省原煤储量不丰富,开采成本较高,应缩减行业规模。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以燃煤为主的行业,目前的发展对策是通过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能源的热利用效率,提高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但是,这不是长远的发展策略。
从长远看,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必须改变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逐渐用清洁能源代替以原煤为主要燃料的能源消费方式。改变电力生产的能源消耗方式,使用再生能源发电,如水利发电和风力发电等;蒸汽和热水生产可利用电能和太阳能获得能量。这样,既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是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非关键重点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行业是单位产值能耗高的行业,在解决这些行业单位产值能耗问题之前,限制这些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单位能耗的产出率。
2、提高纺织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的技术含量,控制污染,实现达标排放。这两个行业产值较低,污染严重。污染问题没解决之前,应限制发展。
3、大力发展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这两个行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发展前景,发展对策是扩大规模,继续发挥主导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4、扩大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产业规模,使其成为主导产业群中的一员。这两个行业污染少、单位产值能耗低,应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出水平。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