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桃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的起点。为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的阅读教学策略包括培养兴趣、能力和想象力等几个方面。
一、巧设课堂提问,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培养和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从低年级抓起。应避免长期重复使用一种阅读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审美疲劳”,及时轮换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无疑会给学生注入“兴奋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乐趣,从而保持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巧设课堂提问,激发阅读兴趣。比如,在讲解《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用环环相扣的提问方法,在一开始询问学生是否见过乌鸦?通过引导进入课文学习。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再次提问:如果你是乌鸦,你会怎么喝到水?在学生纷纷回答后,讲解课文中乌鸦喝水的方法。最后再提问:你怎么评价乌鸦?这样的授课过程中,学生绞尽脑汁回答老师的问题,阅读兴趣得到激发,授课效果自然就好。
二、加强阅读练习,提升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只有不断训练学生阅读文章,他们的知识面才会变得更加广泛,理解的深度才会更加透彻,阅读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越来越高。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均应重视朗读、默读、背诵。
抓好朗读。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用心地去朗读。
抓实默读。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默读完课文后,能有时间来思考。学生默读完后,还应检查默读的效果,对不按要求默读的学生进行帮教。
反复诵读。教师应让学生反复地诵读文章,特别是感情强烈或是精彩的句段,训练学生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使学生感知其意,感悟其情。从初知到体会,到感悟,直至动情,这是学生阅读课文的情感在不断地变化、感受在不断加深的过程。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言文字描述没有什么可感性时,可以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化抽象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有时语言文字本身具有意象性,通过想象,创造出更生动的画面,更好地理解、体会文章。这样的感悟是丰富的、深入的。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融入语文课堂,提高想象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时,老师同样可以利用课文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授课前先给学生假设一种情境:小伙伴掉进水缸的事情就发生在你的眼前,你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救出小朋友?学生会对这个问题非常困扰,想尽各种办法回答老师的问题,会认真学习课文,认真阅读课文中司马光的做法,并与之比较。所以,生活情境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十分有效,它善于抓住语文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从而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实际相联系,必会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作者单位:余江区洪湖中心小学)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